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七零后自媒体入门书籍大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七零后自媒体入门书籍大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- 70后最难忘的评书有哪几个?
- 现在农村六零、七零的有多少人在做自媒体?
70后最难忘的评书有哪几个?
大部分70后小时侯家里没有电视,只有一台大个子的收音机。每天等着听“小喇叭开始广播了”,或者听每日一歌,或者听广播剧,当然,我最喜欢听的是评书。
现在还有印象的有单田芳讲的《隋唐演义》、袁阔成讲的《三国演义》、刘兰芳讲的《杨家将》。
后来有了黑白电视,省台每晚新闻联播前播放半小时评书,终于见到了说书人的真面目。除了前面的三位,记得还有田连茹、田连元。
80年代中期,电视剧逐渐发展起来,加上体育、科普、文艺等日益丰富的节目形式,评书惭渐退出电视,回归广播,还出过录音带、光盘等,现在更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听。
有时车载广播里播放评书,听得入迷,甚至希望慢点到目的地。70后老阿姨还是很怀恋评书的。
我是72年生人。小时候特喜欢听评书,可以说我对文学的爱好启蒙于评书。我喜欢的第一部评书是刘兰芳老师播讲的《岳飞传》,那年我七岁,因听这部书,非缠着母亲给我买书看。我母亲是小学老师,在我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启蒙我的幼儿教育,现在不大记得请当初有多少字不认得,或查了字典,只记得书买到手我如获至宝,翻来覆去看,这是我看的第一本长篇小说,我觉得也因此影响了我的性格行成以及对文学的偏好。
单田芳老师的嗓音独特,开始你会觉得如此沙哑,很怕他喘不过气,可一旦听进去了,就会拔不出来,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。他播讲的《白眉大侠》《三侠五义》《童林传》如今想来,还犹如耳边。
现在很遗憾的一件事是小时候错过了听袁阔成老师播讲的《三国演义》,人家说少不看三国老不看水浒,我觉得不是不想看,而是那时候的智力水平看不懂三国的精髓,看不懂就少了兴趣。袁阔成老师播讲《烈火金刚》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对我的影响很大,至今我还喜欢谍战剧,喜欢战争年代斗智斗勇的故事。
田连元老师播讲的《瓦岗寨》,简直把程咬金、秦琼等艺术形象塑造的极其丰满形象,我能记起来的还有一部《施公案》,现在想来是不是我喜欢侦破剧的原因,也是可能。
这几位艺术家伴随着我的成长,在70年代,文艺和文学尚匮乏的年代,他们给我们这代人,带来的艺术文学启蒙是不可估量的,感谢这些老艺术家,向他们致敬!
《岳飞传》《杨家将》刘兰芳大说评书。
记得小时候,一到中午,我家的一个小半导体先是播一一节目名子忘了,开头播音员先召集:小朋友,XⅩ开始广播了…,听完这个(有半小时?)刘兰芳的评书节目就开始了。
那也是半个小时的节目,一家人除了妈妈在做饭,其余的人都围在收音机旁聚精会神在听,说如痴如醉也不过份。那是一天时间过得最快的半小时,现在想来再也没有那么吸引人的文艺节目了…
一到中午一群人围在一个小小的收音机旁边,听评书《岳飞传》《童林传》《封神演义》《杨家将》,是70年代的人所独有的快乐记忆。当时一些有条件的公社家家户户安装的有小喇叭,一到中午整个村子都是安静的,到了最后一句,且听下回分解时,大家恋恋不舍等着第二天中午的到来。
记得那时候家里有一个小半导体,兄弟几个每天都守在收音机旁边等着听《岳飞传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童林传》等经典评书,那时候真的很专心的听,张嘴都能背上几句顺口的段子,现在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。
现在农村六零、七零的有多少人在做自媒体?
六零后和七零后,都是年龄在四五十岁或近六十岁的人了。在城市里,这个年龄群体,开始在作自媒体的就少,现在好像有增加的迹象,大都是出于爱好,而非为挣钱。在农村,可能是少之甚少。
我就是个六零后,也是一个地道的农民,在农村农出上滚打了一辈子。
我们上学的那个时代,经济条件差不说,主要连肚子吃不饱。
我学习也不算差,两个班100多人,反正也在前十名。可生活和经济条件太差,命运也太不好,最终无缘大学的门。
我做自媒体也不想挣什么钱。想也挣丕到,主要是为记录一下我农村中的真实生活,真实的人和事,为老年生活丰富一下乐趣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七零后自媒体入门书籍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七零后自媒体入门书籍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